水稻旱育秧苗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33
作者
赵言文
丁艳锋
陈留根
黄丕生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化研究所
[3] 南京
[4] 南京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苗; 抗旱; 生理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6 [陆稻(旱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表明,旱育秧苗首先强化育根,前期根冠比大于水秧苗,后期单位株高干物重比水秧苗高,具有墩实壮秧特征。旱秧苗可溶性糖、淀粉、全氮、蛋白氮、非蛋白氮含量均比水秧苗高,NRA是水秧苗的5.12~6.18倍;特别是在旱秧苗茎鞘中含较多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淀粉、非蛋白氮、硝态氮含量分别比水秧苗高37.76%、18.82%、43.38%和30.1倍,这既利于抵抗逆境,又为栽后早发快发奠定了物质基础。旱秧苗ATPase活性比水秧苗高4.61%~94.34%;旱秧苗抗逆保护酶SOD、CAT分别比水秧苗高6.25%~31.82%、1.32~1.50倍;逆境物质MDA含量比水秧苗低16.98%~23.97%,脯氨酸含量是水秧的2.29~4.08倍。旱秧苗对水分反应灵敏,叶片易萎蔫,但离体叶片在临界萎蔫后,失水速率降低,低于水秧苗33.26%,吸水能力增强,吸水速率比水秧苗高13.09%。由此可见,旱秧苗在逐渐适应旱育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抗旱生理机制,具有抗旱能力强的生理特性。这种抗旱生理特性既是旱育秧苗适应旱育环境的体现,也是旱育秧苗具有增产效应的生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9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作物生理研究法.[M].张宪政主编;.农业出版社.1992,
[2]  
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M].张福锁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3]  
植物的水分关系.[M].(美)克雷默(Kramer;P.J)著;许旭旦等译;.科学出版社.1989,
[4]  
中国稻作学.[M].中国农业科学院 主编.农业出版社.1986,
[5]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山东农学院;西北农学院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6]   水稻苗床土壤水分与秧苗根系建成的关系 [J].
赵言文 ;
丁艳锋 ;
黄丕生 ;
陈留根 .
江苏农业学报, 1998, (03) :14-17
[7]   早稻旱育秧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 [J].
卢向阳 ;
彭丽莎 ;
唐湘如 ;
刘选民 ;
罗泽民 .
作物学报, 1997, (03) :360-369
[8]   作物的缺水反应及其抗旱生理适应性的调节 [J].
王小彬 ;
蔡典雄 ;
高绪科 .
土壤, 1997, (01) :6-12+17
[9]   高等植物硝酸还原酶的光调控 [J].
余让才 ;
李明启 ;
范燕萍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 (01) :61-65
[10]   水稻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脯氨酸的累积与抗旱性的关系 [J].
杨建昌,王志琴,朱庆森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2)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