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构造调节带特征及成因

被引:10
作者
许多年 [1 ]
王伟锋 [1 ]
邱贻博 [1 ]
辛也 [1 ]
郭建刚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尔禾-夏子街地区; 调节带; 形成机制; 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构造调节带的有关问题在我国东部伸展盆地中研究较多,而在西部挤压盆地中研究相对较少。通过研究,把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调节带分为3种类型:同向接近型、同向叠覆型和同向共线型。同向接近型调节带主要分布在夏子街地区,同向叠覆型调节带分布在乌尔禾地区,同向共线型调节带分布在乌尔禾、乌夏及夏红3个区块的过渡带。由于调节带控制砂体展布,而紧邻的断层又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因此调节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场所。研究指出,百乌断裂和乌南断裂之间、夏59井断裂和夏红南断裂之间以及乌尔禾断裂带和乌夏断裂带、乌夏断裂带和夏红断裂带之间的调节带,是该区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10 / 4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准噶尔盆地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J].
鲁兵 ;
徐可强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6) :502-504
[2]   调节带(或传递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J].
陈发景 .
现代地质, 2003, (02) :18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