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沉积发育模式探讨

被引:3
作者
徐宇艳 [1 ]
黄光辉 [1 ]
谭思哲 [2 ]
杜宇斌 [1 ]
机构
[1]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煤系气源岩; 发育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层气作为新兴的能源矿种,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和环境效应。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现了许多大气田,这些气田均为煤成气田。四川盆地是中国陆上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勘探证实,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源于自身煤系地层。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构造区域沉积相带的变化和有机质富集的关系,结合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分布和发育特点,总结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沉积发育模式,对探索前陆盆地煤成气(烃)地质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24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沉积相研究 [J].
施振生 ;
杨威 ;
金惠 ;
朱秋影 ;
刘满仓 ;
郭长敏 .
沉积学报, 2008, (02) :211-220
[2]   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刘树根,童崇光,罗志立,戴苏兰,庞家黎,张国政,何军 .
天然气工业, 1995, (02) :11-15+108
[3]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分析与地层对比 [J].
郑荣才 ;
李国晖 ;
雷光明 ;
李楠 ;
罗清林 ;
陈虎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6) :12-20+121
[4]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郭正吾等著, 1996
[5]   中生代多向挤压构造作用与四川盆地的形成和改造 [J].
张岳桥 ;
董树文 ;
李建华 ;
施炜 .
中国地质, 2011, 38 (02) :233-250
[6]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层序特征 [J].
郑荣才 ;
朱如凯 ;
戴朝成 ;
高红灿 ;
翟文亮 .
地质学报, 2008, (08) :1077-1087
[7]  
吐哈盆地含煤沉积和煤成油. 张鹏飞,金奎励. 煤炭工业出版社 . 1998
[8]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成藏特点及勘探前景 [J].
谢继容 ;
张健 ;
李国辉 ;
唐大海 ;
彭军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 (06) :40-44+205
[9]  
中国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地球动力学. 陈发景,汪新文,张光亚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1996
[10]   浅析中国中西部盆地煤系烃源岩成烃研究 [J].
曾治平 ;
邹华耀 .
南方自然资源, 2002, (02)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