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地区,以‘粤农二号×Lycopersicon peruvianum,F1’为父本与12个栽培番茄品种、品系及品种间杂种进行有性杂交,获得了大量杂交果。但果内种子大部份中空,仅有少量的种子含有发育不正常的胚,表现出高度的杂交不亲和性。通过采用胚培养方法及胚愈伤组织培养方法,获得了杂种后代植株。胚培养是采用修改的White培养基,得到2株生长较正常的试管苗。胚愈伤组织培养基是采用 MS(′62)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剂量的 KT,BA和IAA。其中以MS+KT(2mg/L)+IAA(1~2mg/L)培养基对胚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明显。将培养在修改的White培养基上的萌动杂种胚取出切段,再接种在MS+KT(4 mg/L)+IAA(4 mg/L)培养基上,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不定芽和小苗。将小苗再接种在MS+NAA(0.2mg/L)培养基上,7天后即可出根。小苗移出试管后,栽培成活率可达85%。 用上述方法所得到的华南农大0719-1×(粤农二号×Lycopersicon peru-vianum,F1)植株,自交可育,种子发育正常。以其与栽培番茄华南农大0718-3、0719-1、0720-1及0769-1再次回交,其杂交的亲和性比栽培番茄与(粤农二号×Lycopericon peruvianum,F1)杂交的亲和性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