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冈底斯岩浆弧的分带性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5
作者
卢书炜
张良
任建德
张彦启
白国典
机构
[1]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冈底斯岩浆岩; 分带性; 同位素年龄; 成因类型; 地质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冈底斯岩浆弧中段岩浆岩明显可分为相对集中又有所套叠的南北2个岩带。公穷松多-郎那花岗岩带位置略偏南,被晚期旋回林子宗群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岗在-青都花岗岩带位置略偏北,带内各岩体均侵入于林子宗群火山岩。公穷松多岩带(早期旋回)从晚侏罗世开始,至晚白垩世早期结束;青都岩带(晚期旋回)从晚白垩世晚期开始,至始新世结束。2个岩带岩石分别从俯冲型产物开始,至后碰撞型产物结束,为2个较完整的岩浆旋回,暗示雅鲁藏布江构造带构造演化历程的复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23 / 10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对《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北岸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的商榷 [J].
李才 ;
夏代祥 ;
王义昭 ;
雍永源 ;
郑海翔 ;
周详 ;
刘鸿飞 ;
蒋光武 ;
万永文 ;
胡敬仁 .
地质通报, 2003, (01) :57-59
[2]  
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M].肖庆辉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3]  
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M].王成善等著;.地质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