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地块主要地质事件年代学研究

被引:21
作者
胡健民
马国良
高殿松
张森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2] 西安工程学院
[3] 西安
[4] 西安工程学院!西安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测定; 40Ar/39Ar年龄; Sm-Nd等时线年龄; 构造变形; 武当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武当地块是南秦岭构造带内一系列前寒武纪地块之一 ,古生代以来经历过 3次重要的构造变形 ,即伸展作用、逆冲推覆作用和造山晚期走滑构造作用。运用4 0 Ar/39Ar阶段升温、4 0 Ar/39Ar激光探针及Sm Nd等时线等多种测年方法确定伸展构造发生于 4 2 3~ 2 6 1Ma、逆冲推覆构造发生于 2 34~ 2 0 0Ma ,表明伸展构造可能分别与商丹缝合带的碰撞及勉略洋的拉开有关 ,称之为同碰撞伸展构造 ,而武当地块内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则应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勉略带发生碰撞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18 / 3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湖北武当地块北缘伸展滑脱构造特征 [J].
胡健民 ;
宋子新 ;
郭力宇 .
中国区域地质, 1999, (01) :40-46
[2]   南秦岭勉县─略阳结合带蛇绿岩与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赖绍聪 ;
张国伟 ;
杨永成 ;
陈家义 .
地球化学, 1998, (03) :283-293
[3]  
扬子地块北缘滑脱系统结构单位的组成与特征.[J].胡健民;郭力宇;宋子新;李侠;刘护军.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 S1
[4]  
武当地区构造解析及成矿规律.[M].秦正永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5]  
武当山推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M].蔡学林等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