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4
作者
吴忠
苏薇薇
元四辉
林敬明
王鹏
机构
[1] 广东药学院,广东药学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第一军医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
关键词
化学模式识别; 中药材; 真伪鉴别; 质量评价; 品质评价; 中药质量; 化学模式识别技术; 毛冬青; 苦丁茶; 非正品;
D O I
10.13863/j.issn1001-4454.1999.12.020
中图分类号
R28 [中药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正> 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可以概括为“真伪优劣”。“真伪”的实质就是确定中药材的真实度,“优劣”的实质就是评价中药材的优良度。国内自 1988年首次报道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中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以来,十年间该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取得可喜进展。本文对十年来报道的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作一概述。祈望有更多的人将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用于中药鉴别和质量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去。
引用
收藏
页码:655 / 6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香茶菜属4种药用植物无机元素分析与模糊聚类分析 [J].
曾元儿 ;
赖小平 ;
徐晖 .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7, (03) :14-16
[2]   浙贝母、川贝母微量元素灰关联度分析及鉴别分类 [J].
吴忠 ;
郑少珠 .
中药材, 1997, (06) :291-293
[3]   蟾酥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 [J].
杜立颖 ;
王爱民 ;
王玺 ;
毕开顺 ;
罗旭 .
中药材, 1996, (06) :312-313
[4]   葛根及同属植物微量元素的聚类分析 [J].
曾明 ;
张汉明 .
中药材, 1996, (04) :190-192
[5]   蟾酥薄层色谱数据的化学模式识别 [J].
王玺,马丽娟,潘卫东,吴刚,罗旭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995, (04) :250-254
[6]   中药蟾酥质量的人工神经网络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J].
乔延江 ;
吴刚 ;
王玺 ;
毕开顺 ;
罗旭 .
分析化学, 1995, (06) :630-634
[7]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中药材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分类识别研究 [J].
张亮,蓝要武,韩英,张正行,安登魁 .
药学学报, 1995, (02) :127-132
[8]   模糊聚类法在人参各部位成分鉴别分类中的应用 [J].
高为民 ;
柳长峰 ;
吕金凤 ;
黄玉琴 ;
李桂芝 .
哈尔滨医药, 1995, (01) :62-64
[9]   模糊聚类分析应用于术类药材分类的基本模式 [J].
潘晞陵,汪炜,叶崇义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4, (06) :348-352
[10]   聚类分析在姜科果实类药材化学鉴定中的应用 [J].
漏新芬,孙红祥 .
中国中药杂志 , 1994, (09) :520-52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