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买制:历史沿革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26
作者
傅春晖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包买制; 来料加工; 经纪人; 乡村工业化;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4.02.009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包买制普遍地出现在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但历来的理论传统只是把它当做经济和社会转型当中的一种过渡现象。本文不仅回顾了包买制在西方工业化时期和中国清末民初的发展,而且通过对来料加工的描述和分析,指明了包买制并未在现代化的转型中终结,反而成为了工厂制度的重要补充。就包买制中所蕴含的乡村工业化和农民合作等问题,既有的研究并没有给出特别恰当的解释。要对包买制有充分的理解,必须对其具体运作方式和其背后所隐含的经济伦理都有细致的分析。对来料加工这样一种围绕着社会关系而运作的生产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不仅将有助于解答上述问题,而且也将增进对中国"乡土性"社会结构的理解。在此意义上,包买制堪称是一个在融合了"历史个体"的特殊性和理论概念的普遍性基础上的"理想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217+245 +245-246
页数:3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回归乡土与现实:乡镇企业研究路径的反思 [J].
周飞舟 .
社会, 2013, 33 (03) :39-50
[2]   占有、经营与治理:乡镇企业的三重分析概念(上) 重返经典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尝试 [J].
渠敬东 .
社会, 2013, 33 (01) :1-37
[3]   文化、制度与结构:中国社会关系研究 [J].
纪莺莺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2) :60-85+243
[4]   中国非正规经济(上) [J].
黄宗智 ;
李强 ;
潘毅 ;
李丁 ;
许庆红 ;
胡伟 ;
刘世定 ;
胡鞍钢 ;
张静 ;
郭伟和 ;
张勇 ;
万向东 .
开放时代, 2011, (01) :5-37
[5]   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 [J].
李猛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5) :1-30+243
[6]   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 [J].
常凯 ;
李坤刚 .
中国劳动, 2006, (03) :9-12
[7]   外包与不确定环境的最优资本投资 [J].
林毅夫 ;
蔡颖义 ;
吴庆堂 .
经济学(季刊), 2004, (04) :119-138
[8]   中国企业从OEM升级到OBM的商业模式抉择 [J].
夏先良 .
财贸经济, 2003, (09) :64-69
[9]   乡镇企业发展中对非正式社会关系资源的利用 [J].
刘世定 .
改革, 1995, (02) :62-68
[10]  
中国棉纺织史稿[M]. 商务印书馆 , 严中平,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