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陆、前陆盆地和前陆盆地系统

被引:14
作者
陈书平
汤良杰
张一伟
机构
[1]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102249
[3] 北京102249
关键词
前陆; 前陆盆地; 前陆盆地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 [大地构造分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前陆是指与造山带相毗连的构造相对稳定地区,造山带的岩石向着它俯冲或掩覆,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曾为被动型大陆边缘的(Ⅰ型)、曾与沟-弧系有关的(Ⅱ型)和陆内造山带前方的(Ⅲ型)。前陆盆地为沿造山带前陆区分布的线状压性深坳陷,可分为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三种类型。前陆盆地系统是一个沿造山带分布的长条状的潜在沉积可容空间,可划分为楔顶、前渊、前隆和隆后等4个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332 / 3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东秦岭-大别山及邻区挠曲类盆地演化与碰撞造山过程 [J].
刘少峰 ;
张国伟 ;
程顺有 ;
姚安平 .
地质科学, 1999, (03) :336-346
[2]   下扬子地区沿江前陆盆地形成的构造控制 [J].
朱光 ;
徐嘉炜 ;
刘国生 ;
李双应 ;
虞培玉 .
地质论评, 1998, (02) :120-129
[3]   新疆阿瓦提陆内前陆盆地 [J].
田作基 ;
罗志立 ;
罗蛰潭 ;
彭大钧 ;
于汇津 ;
宋建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4) :282-286
[4]   前陆盆地挠曲过程模拟的理论模型 [J].
刘少峰 .
地学前缘, 1995, (03) :69-77
[5]   前陆盆地类型及褶皱-冲断层样式 [J].
刘和甫 .
地学前缘, 1995, (03) :59-63+67+65-68
[6]   C-俯冲带及对中国中西部造山带形成的作用 [J].
罗志立,宋鸿彪,赵锡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2) :1-7+97
[7]   试评A-俯冲带术语在中国大地构造学中应用 [J].
罗志立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4, (04) :317-324
[8]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J].
刘和甫 ;
梁慧社 ;
蔡立国 ;
沈飞 .
地质学报, 1994, (02) :101-118
[9]   一种新的陆内俯冲类型——龙门山型俯冲成因机制研究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曹树恒 .
石油实验地质, 1991, (04) :314-324
[10]   前陆盆地逆冲断层类型与形成机制——以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和塔里木盆地北缘为例 [J].
孙家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4) :40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