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豚鼠脊髓损伤的实验模型,并与正常对照组豚鼠比较其骨代谢生化指标、BMD及骨量、形态学变化。方法:将23只豚鼠分为实验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13只(B组)。A组人工脊髓损伤后,养2周后测BMD,采取尿、血及骨标本后测尿pyd/Cr,Ca/Cr,BALP,制备胫骨骺病理切片及测胫骨干重,灰重。结果:脊髓损伤组中,可见骨吸收明显增加,尿pyd/Cr增加(P<0.01),尿Ca/Cr增加(P<0.05),BALP减少(P<0.01),灰重减少(P<0.01)。病理切片实验组的骨小梁排列紊乱,骨小梁断裂连接性差,BMD及干重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骨质吸收明显增加,故脊髓损伤早期用生化指标来检测骨质疏松的潜在危险性有较大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