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8月四川三次大暴雨过程区域数值模式能力评估附视频

被引:6
作者
屠妮妮
蒋兴文
卢萍
何光碧
张利红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GRAPES模式; 天气学检验; 评估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2010年7月14~19日、7月22~24日、8月17~19日四川出现的3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比较分析了成都区域中心及国家气象中心运行的GRAPES模式降水预报情况以及中、高层环流形势,通过天气学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G-SC模式预报降水范围偏小、强度偏弱,强降水中心存在较大偏差;G-BJ模式能预报出降水的主要落区,但降水强度偏弱,虚假强水中心偏多;(2)GRAPES模式对青藏高原东侧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偏弱,G-BJ对大尺度环流系统的预报能力优于G-SC模式;(3)九龙站和名山站单站探空廓线图显示G-SC模式在对流层高层温度和风速不随高度变化,对流层底层比湿较实况偏小,因此,温度场、风场以及湿度场强度及分布都有待改善;(4)成都区域中心运行的GRAPES模式在初值、高度场强度、近地面温度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需要在资料同化、边界层方案、地形处理等方面做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成都区域气象中心业务数值预报产品检验分析 [J].
屠妮妮 ;
何光碧 ;
张利红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 30 (01) :21-28
[2]   多模式对四川一次强降水过程不确定性预报分析 [J].
何光碧 ;
屠妮妮 ;
张利红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 29 (04) :18-26
[3]   低空急流在四川“9.18”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J].
陈静 ;
李川 ;
谌贵珣 .
气象, 2002, (08)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