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民族村寨游客偏好研究——以丹巴县甲居藏寨游客为例

被引:30
作者
王汝辉 [1 ]
张琼 [2 ]
赵吉明 [1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游客偏好; 甲居藏寨; 游客留言;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13.02.020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丹巴甲居藏寨游客留言为样本,尝试对民族村寨游客的偏好进行探索,发现游客对人文资源偏好明显高于自然资源,而社区居民的思想态度和言行举止是其人文资源的核心根基;民族村寨游客偏好特征与伯斯廷和麦康纳的刻画并不相符,他们大多是成熟型的旅游者,对村寨文化真实性偏好强,对文化"伪事件"容易产生厌恶感;本研究支持王宁先生的"文化真实性是由客观真实、建构真实和存在真实共同构建"理论,认为触及游客"内心的真实性",提供"畅爽"体验,是民族村寨旅游产品核心灵魂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国际生态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SSCI数据库2005年以来文献的科学计量研究 [J].
于伟 ;
张鹏 ;
张彦 .
旅游科学, 2012, 26 (03) :10-17
[2]   基于语义网络的产品建模及配置方案搜索 [J].
顾复 ;
张树有 .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 44 (09) :1692-1697+1745
[3]   务川仡佬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J].
钟金贵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31 (07) :94-95
[4]   贵州从江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研究 [J].
区路基 .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5 (02) :181-184
[5]   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困境: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以丹巴县甲居藏寨为例 [J].
刘旺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01) :142-147
[6]   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及路径选择 [J].
肖琼 .
广西民族研究, 2009, (04) :183-186
[7]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变迁: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阐释——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J].
王汝辉 ;
幸岭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1 (03) :128-133
[8]   西部民族旅游开发中民居接待供给制度的效率研究 [J].
王汝辉 ;
罗晓彬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6 (03) :118-122
[9]   互联网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基于两岸相关网站的内容分析 [J].
肖亮 ;
赵黎明 .
旅游学刊, 2009, 24 (03) :75-81
[10]   旅游者对黑衣壮民族文化的真实性感知差异与满意度 [J].
高燕 ;
凌常荣 .
旅游学刊, 2007, (11) :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