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熊猫的年龄结构看其种群发展趋势

被引:18
作者
夏武平
胡锦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
关键词
大熊猫(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 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 种群(Population);
D O I
10.16829/j.slxb.1989.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的大熊猫种群年龄结构已有报道,现据此数据通过Leslie矩阵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按3年一个年龄组调整了1978年的数据,估计了各年龄组内1只大熊猫3年内出生的幼仔数。并以魏辅文同学的数据,计算出各年龄组的存活率。 预测到2011年,发现该种群增长缓慢。在其种群年龄结构发展到正常状态,即呈金字塔形后(1978年2—5岁组数量太低,结构不正常),年增长率也不过1.66%或1.64%。 “五一棚”是大熊猫最好的栖息地,保护措施又最得力,增长尚如此缓慢,其他地区恐还达不到这个数字。因此,动物保护事业必须加强,保护措施必须严格执行。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野生大熊猫生命表初编 [J].
魏辅文 ;
胡锦矗 ;
许光瓒 ;
江明道 ;
邓启涛 ;
钟肇敏 .
兽类学报, 1989, (02) :81-86+160
[2]   从野外大熊猫的粪便估计年龄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J].
胡锦矗 .
兽类学报, 1987, (02) :81-84
[3]   大熊猫繁殖中的几个问题 [J].
陈远飞 .
野生动物, 1985, (06) :17-19
[4]   大熊猫的兴衰 [J].
朱靖 ;
龙志 .
动物学报, 1983, (01) :93-104
[5]  
大熊猫的生殖生理及人工繁殖[M].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冯文和, 1988
[6]  
大熊猫解剖[M]. - 科学出版社 , 北京动物园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