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流域/跨区域水环境管理政策评估

被引:14
作者
张丛林 [1 ]
乔海娟 [2 ]
王毅 [1 ]
杨威杉 [1 ,3 ]
张爽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
[3]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流域/跨区域; 水环境管理; 政策; 评估; 建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3305 ; 1204 ;
摘要
对生态文明背景下流域/跨区域水环境进行管理,不能仅从水环境问题出发,而应从中国水问题的整体复杂性着眼。从涉水空间开发保护,水资源节约和补偿,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和保护市场,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四个方面对相关政策进行归类,梳理出包含24项政策的政策体系框架,阐述了各类政策的目标定位和相互关系。对有关政策进行的评估,主要是政策执行评估,重点关注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阶段出现的问题。采用指标评估法,遴选20项评估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流域/跨区域层面的水环境管理政策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梁八柱"构建之后,相关政策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完成步入高峰期;分别有75%和41%的政策设置了阶段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近54%的政策由多部门组织制定,环保、水利两部门牵头制定的政策数量最多;有约66%的政策得到中央深改组审议,显示党中央对于流域/跨区域水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有54.17%的政策需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对于考核牵头单位、考核内容和考核作用等三项指标,均有50%以上政策达标;考核时间和评分方式的达标率往往不足25%。所有政策的改革工作均需要调整现行法律法规;约71%的政策需要调整现行管理体制;近55%的政策,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通过评估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政策制定存在盲目性,考核机制失之于宽;改革任务交叉重叠,存在部门利益导向;试点地区和政策数量空间差异显著,试点选择科学性不足;生态文明立法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包括:进一步强化改革目标的引领作用,对改革任务进行调整、优化,优化试点地区和试点政策布局,调整与改革工作不相称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改革任务的考核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水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胡耘通 ;
何佳楠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7, (08) :13-18
[2]   水资源权属管理改革形势下水权确权登记制度研究 [J].
田贵良 ;
丁月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11) :90-97
[3]   中国水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 [J].
李涛 ;
翟秋敏 ;
陈志凡 ;
石磊 ;
马中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 (09) :25-31
[4]   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评估 [J].
洪传春 ;
刘某承 ;
李文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04) :1-6
[5]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 [J].
张家瑞 ;
杨逢乐 ;
曾维华 ;
蒋洪强 ;
王金南 .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 (02) :596-601
[6]   北京市再生水相关政策的评估与研究 [J].
张炜铃 ;
陈卫平 ;
焦文涛 .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 (10) :2862-2870
[7]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J].
王毅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 (02) :150-156
[8]   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绩效动态评价 [J].
王亚华 ;
吴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12) :32-38
[9]   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型协调机制:策略及评价 [J].
王勇 .
社会科学, 2010, (04) :33-40+188
[10]   淮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评估 [J].
宋国君 ;
金书秦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04)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