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民族”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及其使用问题
被引:22
作者
:
金天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金天明
王庆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庆仁
机构
:
来源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1年
/ 04期
关键词
:
民族;
中国人;
梁启超;
文章;
斯大林;
权利主体;
种族主义;
孙中山;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一、“民族”一词的来源“民”和“族”两个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了,“民”字在周代文献里已大量出现,它的涵义基本上是指被统治的人。染启超在《国文语原解》中解释说,民在上古时代同奴、女两字意义和字形有关,都是奴隶。后来“民”的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一般劳动者的称呼,民在春秋以后与百姓的地位接近。在古代文献中民和百姓基本是等同的。“族”字在甲骨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4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