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白纹伊蚊传播登革2型病毒易感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肖方震 [1 ]
张仪 [2 ]
何似 [1 ]
施文琦 [2 ]
谢汉国 [1 ]
邓艳琴 [1 ]
周晓农 [2 ]
严延生 [1 ]
机构
[1]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伊蚊属; 登革热病毒; 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 [传染病]; R3 [基础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1001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差异。方法登革2型病毒人工经口感染白纹伊蚊,冻麻挑出吸饱血的雌蚊放入新的蚊笼,分别置于18℃、21℃、26℃、31℃、33℃和36℃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经外潜伏期后,解剖蚊虫,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蚊虫的头部、唾液腺和胸腹部内的登革2型病毒抗原,并计算蚊虫的播散感染率。结果 18℃白纹伊蚊感染率最低,胸腹部感染率为8%,头部和唾液腺未检出。31℃胸腹部感染率最高为82%,头部和唾液腺感染率33℃时最高。36℃各部位感染率均较33℃下降。18℃的播散感染率最低为0,36℃播散感染率最高,达到了100%。结论白纹伊蚊感染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趋势。18℃可能是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的最低温度。播散感染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8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Potential effect of population and climate changes on global distribution of dengue fever: an empirical model[J] . Simon Hales,Neil de Wet,John Maindonald,Alistair Woodward. The Lancet . 2002 (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