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酯酶同工酶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26
作者
朱英国
陈卫江
机构
[1] 武汉大学遗传研究室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遗传分析; 遗传行为; 保持系; 亲本; 酶谱分析; 杂种一代; 杂交后代; 回交一代; 同工酶; 不育系; 基因控制; 杂种优势; 杂交优势; 水稻品种; 分离比例; 恢复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已大面积推广,且已引种到美国、东南亚及亚州其他国家试种,并获得成功。大面积籼型杂交水稻是以我国早籼优良品种为不育系,东南亚IR系统的优良品种为恢复系配制而成的。对于水稻不同类型不育系与不同类型品种杂交F1代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推广的杂交水稻组合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表现为显性互补和父本(恢复系)显性两种类型,而以显性互补为主。为了进一步分析杂交水稻优势形成的原因,本项研究运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杂交水稻两种类型的杂种酶谱植株进行后代的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分析,探索杂交水稻中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规律,了解亲代和子代基因关系,从理论上探讨杂种优势形成的实质,为研究水稻的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