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RAPD探讨毛白杨起源

被引:39
作者
李宽钰
黄敏仁
王明庥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南京南京大学生物系,南京,南京
关键词
毛白杨; DNA多态性; 起源; 系统发育树状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1 [植物演化与植物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山杨、欧洲山杨、银白杨、响叶杨及毛白杨的5个不同类型,即抱头毛白杨、截叶毛白杨、易县毛白杨、陕西毛白杨和南京栽培的毛白杨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银白杨×响叶杨正反交实验,研究杂种后代与毛白杨的关系。RAPD分析说明,毛白杨的亲缘关系与银白杨和响叶杨较近,而与山杨和欧洲山杨的亲缘关系则较远。毛白杨在聚类图上首先是与银白杨和响叶杨聚为一类,再与山杨和欧洲山杨聚在一起。通过比较毛白杨与银白杨和响叶杨的正反交子代,发现毛白杨更接近银白杨×响叶杨的子代,而与反交子代有所区别。由此可见,毛白杨为天然杂种是没有疑义的,而且很可能是银白杨×响叶杨的杂种。本研究筛选出的13个引物,产生了78条谱带,覆盖了基因组的一定区域,其可靠性是较高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被子植物的起源.[M].(日)浅间一男著;谷祖纲;珊 林译;.海洋出版社.1988,
[2]  
分子群体遗传学与进化论.[M].[美]根井正利 著;王家玉 译.农业出版社.1983,
[3]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M].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 主编.地震出版社.1977,
[4]  
RAPD fingerprint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for taxonomic studies of elite poplar ( Populus spp.) clones.[J].S. Castiglione;G. Wang;G. Damiani;C. Bandi;S. Bisoffi;F. Sala.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3, 1
[5]   DNA AMPLIFICATION FINGERPRINTING OF THE AZOLLA-ANABAENA SYMBIOSIS [J].
ESKEW, DL ;
CAETANOANOLLES, G ;
BASSAM, BJ ;
GRESSHOFF, PM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3, 21 (02) :363-373
[6]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Pinus densata (Masters); a putative Tertiary hybrid..[J].X. -R. Wang;A. E. Szmidt.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0, 5
[7]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的mtDNA多态性研究──Ⅱ.银额果蝇的起源和分化 [J].
王文,凌发瑶,施立明 .
遗传学报, 1994, (04) :263-274
[8]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的mtDNA多态性研究——Ⅰ.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内存在丰富的mtDNA多态性.[J].王文;凌发瑶;施立明.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