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在运移过程中,最可能与岩石中的矿物和水发生相互作用的成分是具有官能团的、能与强酸、强碱或氢键相互作用的那些化合物,如酚类、咔唑类。咔唑属于中性氮吡咯类化合物,目前国内实验室能分析出来的吡咯类化合物主要有咔唑类与苯并咔唑类。石油中这些吡咯类化合物成分的变化,可以比常规参数更好地指明石油运移的方向。酒西盆地是我国油气勘探历史最长的盆地之一,基本地质特征相当清楚,地质学研究指出盆地南部老君庙背斜带分布的油田油源来自青南凹陷,原油从西向东运移,经鸭儿峡、老君庙到石油沟油田。采用7 项中性含氮馏分运移参数,对取自5口井的5 个原油样品进行运移判别,从地球化学角度证实了这一地质推论。这对加深酒西盆地油气聚集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作用,也进一步确定了中性氮分析技术在石油运移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图5 表2 参4(熊英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