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CLSM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6
作者:
韩书珍
[1
]
王果
[1
]
李泽宜
[1
]
陈翔
[2
]
李雪梅
[1
]
牛文泽
[1
]
机构:
[1] 温州医学院
[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暨育英儿童医院康复中心
来源: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罗丹明6G;
TTC;
MDA;
脑含水量;
FITC-ILB4;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单核细胞;
小胶质细胞;
半暗区;
D O I:
10.19845/j.cnki.zfysjjbzz.2010.05.004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半暗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M组又分为再灌注6h、24h、48h、72h、7d组5小组,共6小组。在制作MCAO模型时和制作后的12h经尾静脉各注射一次罗丹明6G(Rhod6G)。各组动物麻醉清醒后及处死前均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每组大鼠随机1只用于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灶,6只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与含水量,6只用于凝集素荧光(FITC-ILB4)组化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浸润的单核细胞及半暗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形态及数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M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异常;TTC染色示M组出现白色梗死灶;M组MDA含量较S组均有升高(P<0.01),M72h组明显高于M6h、M24h和M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S组比较,M组脑含水量在6h时即明显升高,72h时达到高峰(P<0.01),7d时两组大鼠的脑含水量基本恢复正常,与S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LSM观察M6h组半暗区周围出现ILB4阳性(ILB4+)细胞即分枝状小胶质细胞(Rhod6G-)和浸润的单核细胞(Rhod6G+),48h明显增多形态向阿米巴样转变,72h达到高峰,主要为脑源性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态以阿米巴样为主,7d下降;M组MDA含量与半暗区ILB4+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631,P<0.01)。结论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发生可能与半暗区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3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