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ley's L指数与最近邻空间热点分析在流行病学标点地图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21
作者
高杰 [1 ]
王志强 [2 ]
邵琦 [1 ]
薛皓 [3 ]
许桂春 [4 ]
李学刚 [4 ]
王洁贞 [1 ]
薛付忠 [1 ]
机构
[1]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
[2]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
[3] 山东大学医学院
[4] 莒南县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Ripley′sL(d)指数; 聚类分析; 空间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探讨Ripley′s L(d)指数与最近邻空间系统聚类分析在流行病学标点地图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以ArcGIS9.0为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将Ripley′s L(d)指数分析与最近邻空间系统聚类分析结合,综合反应疾病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特征。结果实验疫区内,宿主鼠类第一聚集区平均半径为4.29 m;最强聚集区平均半径为14.43 m;最大聚集区平均半径为86.26 m。各村聚集"热点"数差别较大,其一阶波动范围为38个,二阶波动范围为01个;小家鼠第一聚集区平均半径为4.86 m;最强聚集区平均半径为21.14 m;最大聚集区平均半径为92.57 m。各村聚集"热点"数差别较大,其一阶波动范围为112个,二阶波动范围为02个;褐家鼠第一聚集区平均半径为5.00 m;最强聚集区平均半径为32.71 m;最大聚集区平均半径为93.86 m。结论在空间流行病学领域,将Ripley′s L(d)指数分析与最近邻空间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能够为阐明宿主鼠类的空间分布特征,控制HFRS传染源提供统计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京山区天然次生林种群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以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岳永杰 ;
余新晓 ;
武军 ;
朱建刚 ;
李维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3) :59-64
[2]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 [J].
贺灿飞 ;
潘峰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2) :1-13
[3]   种群分布格局的各向异性分析 [J].
王本洋 ;
余世孝 ;
王永繁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83-87
[4]   “灶点”干预模式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J].
薛付忠 ;
王洁贞 ;
王发银 ;
谢超 ;
陈永艳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09) :103-104
[5]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 [J].
张金屯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4) :57-62
[6]  
Spatial patterns in vegetation fires in the Indian region[J] . Krishna Prasad Vadrevu,K. V. S. Badarinath,Eaturu Anuradha.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 2008 (1)
[7]  
The second-order analysis of stationary point processes[J] . B. D. Ripley.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 1976 (2)
[8]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SCHEMES [J].
JOHNSON, SC .
PSYCHOMETRIKA, 1967, 32 (03) :24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