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及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9
作者
张青田
胡桂坤
机构
[1]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塘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和报道了天津塘沽海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生物种类在水平格局上明显的成群分布。垂直格局中,甲壳类和织纹螺占据了表层空间;表层至15cm范围栖息着双壳类、腕足类和巢沙蚕等;更深范围是四角蛤蜊为主的双壳类以及长吻沙蚕为主的多毛类。由此及群落结构变得单一的现状,从空间生态位的角度进行了生物修复的一些探讨,列举了青蛤、毛蚶、双齿围沙蚕等一些适宜移植的种类。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M].杨京平;卢剑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海洋百科全书.[M].[荷](J.G.Baretta-Bekker)等主编;翟世奎;许淑梅等译;.海洋出版社.2001,
[3]  
南麂列岛海滨生物实习指导.[M].孙建璋等编著;.海洋出版社.2000,
[4]  
贝类养殖.[M].李卓佳等编著;.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
[5]  
普通动物学.[M].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  
动物生态学原理.[M].孙儒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  
海洋生态学.[M].沈国英;施并章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8]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S].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
[9]   生物修复概述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J].
罗义 ;
毛大庆 .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298-302
[10]   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 [J].
王治国 .
中国水土保持, 2003, (10) :8-9+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