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对肝癌细胞杀伤的协同作用

被引:11
作者
杜标炎 [1 ]
张爱娟 [2 ]
谭宇蕙 [1 ]
易华 [1 ]
吴映雅 [1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肝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 基因疗法; 自杀基因; 肿瘤细胞,培养;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2008.04.016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协同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的作用,探讨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药方药的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确定丙氧鸟苷(GCV)工作浓度(39.2μmol/L);选用SD大鼠灌胃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并观察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组、GCV对照组、自杀基因治疗对照组,以上3组均为无大鼠血清的对照组。空白血清组、GCV加空白血清组、自杀基因系统加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GCV加含药血清组、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组中,所有大鼠的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再分为体积分数5%和7.5%2种浓度,每组设6个复孔。将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tk+和CBRH7919/tk-混合,使tk+细胞的比例分别占0%、5%、10%,按3×103个/孔细胞分别接种到96孔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24h后,相应加入体积分数5%或7.5%的大鼠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孵育12h,加入GCV,培养60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Q值(实测药效与理论药效的比值)分析自杀基因系统与含药血清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协同性(0.85≤Q<1.15为相加作用,Q≥1.15为协同作用)。【结果】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浓度在体积分数20%以下时未显示明显细胞毒性;血清浓度为体积分数5%和7.5%时,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组与单独含药血清组及自杀基因系统加空白血清组比较,联合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强于其他非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性(Q>1.15)。【结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对杀伤肿瘤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19 / 3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增效作用的病理学研究 [J].
杜标炎 ;
王慧峰 ;
谭宇蕙 ;
吴映雅 ;
张立群 ;
李杰芬 ;
罗惠 ;
易华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05) :386-391
[2]   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 [J].
杜标炎 ;
王慧峰 ;
谭宇蕙 ;
吴映雅 ;
张立群 ;
李杰芬 ;
罗惠 ;
易华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02) :132-137
[3]  
大鼠肝癌细胞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的构建及其旁观者效应[J]. 谭宇蕙,吴映雅,杜标炎,胡岳山,赵鹏,李杰芬.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17)
[4]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SV1-tk/GCV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 [J].
杜标炎 ;
谭宇蕙 ;
吴映雅 ;
赵鹏 ;
周联 ;
赵亚刚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05) :395-398
[5]   恶性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J].
曹锐峰 .
实用肿瘤杂志, 2002, (05) :360-363
[6]   六味地黄方的免疫、抗肿瘤药理研究 [J].
宋丽丽 ;
张瑜 ;
张大禄 .
中成药, 2001, (12) :54-57
[7]   我国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现状及评价 [J].
陈孝平 ;
张必翔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1, (03) :132-133
[8]   自杀基因治疗旁观者效应研究进展 [J].
刘为池 ;
叶钢 .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0, (S1) :121-123
[9]  
六味地黄汤对糖皮质激素肾阴虚模型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I)[J]. 杜标炎,徐勤,吴绍锋,罗惠,苏俊芳,钟廷机.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03)
[10]   恶性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J].
孙春晓 ;
何荣根 .
实用肿瘤杂志, 1999, (04) :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