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小麦蚜虫种群消长气象影响成因及预测
被引:15
作者:
刘明春
[1
,2
]
蒋菊芳
[2
]
史志娟
[3
]
唐峻岭
[3
]
徐生海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开放实验室
[2] 甘肃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
[3] 甘肃省武威市植保站
来源:
关键词:
小麦蚜虫;
消长动态;
气象预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2 [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利用1985-2007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1985年以来武威凉州区小麦蚜虫始见期、高峰期及高峰期蚜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和气象影响成因。结果表明:流域内蚜虫的发生及危害总体呈加重趋势,危害面积扩大;蚜虫种群周年增长遵循逻辑斯蒂生长曲线,可划分为开始增长期(4月下旬-5月中旬)、加速增长期(5月下旬-6月下旬)、减速增长期(7月上-中旬)三个阶段;影响蚜虫开始期迟早的主要气象因子有5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和3月降水量,影响高峰期迟早的有6月降水量、5月中旬-6月上旬累积日照时数和6月下旬极端最低气温,影响危害程度的有3月下旬-4月上旬累积日照时数、冬季12月中旬极端最低气温、1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和3-4月空气相对湿度。热量和水分条件是影响蚜虫种群消长的关键气象因素,光热因子(气温、日照)对蚜虫发生发展具有正相关同步协同作用,水分因子(降水、湿度)具有负相关反向抑制作用。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始见期、高峰期及危害程度预报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在73%~82%,可用于气象业务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440 / 444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