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替代措施:一个需要警惕的刑法概念

被引:40
作者
王志祥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死刑替代措施; 死刑废除; 刑罚结构;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5.01.019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死刑替代措施是指在废除最严重犯罪的死刑后所采取的替代死刑的处罚方法。目前,我国学者大多以完善我国的刑罚结构、削弱民意对于死刑废除的反对情绪、借鉴其他国家废除死刑的立法经验为依据,构建相应的死刑替代措施理论。但实际上,我国现行刑罚结构在立法上并不存在"生刑过轻"的问题,因此,死刑替代措施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并无存在的根基;死刑替代措施也非削减公众反对死刑废除情绪的最佳方法;国外的立法经验并不能成为我国刑法必须设立死刑替代措施的根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30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当代中国死刑改革争议问题论要 [J].
赵秉志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 32 (01) :146-154
[2]  
死刑制度改革与文化守成改造[J]. 姜涛.刑法论丛. 2013(01)
[3]   限制或废除死刑与提高生刑期限关系论 [J].
刘宪权 .
政法论坛, 2012, 30 (03) :83-94
[4]   死刑民意调查研究 [J].
张惠芳 ;
何小俊 .
时代法学, 2011, 9 (04) :59-68
[5]   死刑废除与刑罚制度的立法完善 [J].
姜涛 .
人民检察, 2010, (21) :60-64
[6]   死刑民意及其内部冲突的调查与分析 [J].
袁彬 .
法学, 2009, (01) :99-112
[7]   死刑替代措施研究 [J].
曾赛刚 .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9 (01) :92-97
[8]   中国死刑替代措施要论 [J].
赵秉志 .
学术交流, 2008, (09) :33-37
[9]   当代中国的刑法理念 [J].
陈兴良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8, (03) :136-150
[10]  
限制与减少死刑的积极探索——中美死刑替代措施学术座谈会研讨综述[J]. 赵秉志,黄晓亮.刑法论丛.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