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高寒草甸弃耕地内鼠类的数量配置及对植被演替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肖云峰
梁杰荣
沙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杂类草;
演替阶段;
弃耕地;
高寒草甸;
高山草甸;
植被演替;
鼠类;
曲尖委陵菜;
次生裸地;
高原鼠兔;
配置;
D O I:
10.16829/j.slxb.1982.01.01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1958—1960年间,青海省开垦了部分草场,其中一部分因高寒而弃耕。近年来,建立人工饲料基地,使大部分弃耕地的草场生产力得到恢复。但尚有少数地区,由于鼠害及其他原因,植被至今尚未恢复。 关于鼠类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国内外动植物科学工作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张荣祖、张洁,1963;姚崇勇、王庆瑞,1963、1964;1964;Betzliand Pitelka,1970;梁杰荣、萧运峰,1978)。但有关弃耕地内鼠类和植物群落的演替关系和相互影响方面,国内仅见夏武平、钟文勤(1966)有过报道。国外虽有不少类似的工作(Pearson,1959;1961;1963),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区,还未见有人研究过。因此,我们于1974年8—9月,在青海省门源县盘坡地区的弃耕地进行了鼠类数量配置与植物群落演替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查。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126
+126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