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QSAR分析

被引:9
作者
王宇 [1 ]
刘树深 [2 ]
高树梅 [1 ]
王海燕 [1 ]
王晓栋 [1 ]
王连生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斑马鱼; 急性毒性; 硫代磷酸酯类;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QSA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实验测定了9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倍硫磷、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碘硫磷、皮蝇硫磷、异氯磷、甲基对硫磷、乙基溴硫磷)对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的急性毒性96h-LC50值,分别为0.95、4.52、1.95、3.03、0.85、0.56、3.44、3.44和0.82mg·L-1,其中倍硫磷、碘硫磷、皮蝇硫磷和乙基溴硫磷属于剧毒,其他5种(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异氯磷和甲基对硫磷)属于高毒.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有效表征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急性毒性(-lgLC50)与分子结构(MEDV-13)的定量相关模型,模型的估计相关系数为0.9922,LOO检验相关系数为0.979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健性.影响急性毒性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2个MEDV描述子表达的3个子结构碎片,即—CH3、—cCc和≥N=.其中子结构—CH3、—cCc与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母体骨架密切相关,而≥N=则反映取代基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有机物分子电性距离矢量表征及其应用[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刘树深[著], 2005
[2]  
环境毒理学[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徐镜波著, 2001
[3]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 [J].
赵劲松 ;
王斌 ;
戴朝霞 ;
王晓栋 ;
孔令仁 ;
王连生 .
科学通报, 2004, (01) :65-70
[4]   有机磷农药对水生生物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杨先乐 ;
湛嘉 ;
黄艳平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2, (04) :378-382
[5]   有机磷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内分泌扰乱作用 [J].
魏渲辉 ;
汝少国 ;
姜明 ;
魏建功 ;
李永祺 .
海洋科学, 2002, (09)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