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ATP和乳酸含量及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变化

被引:5
作者
陈健
王宇
胡长林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化学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
关键词
脑出血; 能量代谢; 三磷酸腺苷; 乳酸; 磷酸果糖激酶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观察兔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能量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健康大耳白家兔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 3组 :正常组 ,脑出血组 ,假手术组。其中脑出血、假手术组又分成 1、6、12、2 4、4 8、72h组。采用二次注血法制备兔自体血脑出血模型。分离血肿周围组织 ,测定脑水含量、能量代谢产物三磷酸腺苷 (ATP)和乳酸的含量以及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变化。结果 脑出血 1h血肿侧即有脑水肿 ,至 72h逐渐加重 ,血肿侧明显重于对侧。 1h后血肿周围组织ATP含量呈中度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1~ 12h间ATP含量略有波动 ,12h后再次下降 ,至 2 4h达最低点 [(13 2 9± 2 92 )μg/ g ,降至正常的 5 8% ],差异有显著意义。 2 4h至 72h间无明显变化。乳酸含量于 1h即有增高 ,12h达高峰 [(2 1 0 1± 0 18) μmol/g],直至 72h乳酸水平 [(12 89± 0 2 5 ) μmol/g]仍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磷酸果糖激酶 (PFK)活性 1h即有下降 [(3 98± 0 0 2 )U/mg],72h内持续下降。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在 2 4h后才发生明显的能量代谢衰竭 ,滞后于脑水肿的发生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相关酶的活性减低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党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陈健 ;
胡长林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 (05) :298-300
[2]   葡萄糖载体-1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J].
张熙泉 ;
张微微 ;
郝晓淑 ;
田玉旺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0, (03) :47-49+69
[3]  
红细胞磷酸果糖激酶测定法及中国人正常值[J]. 杜传书.中华血液学杂志. 1985 (04)
[4]  
The rabbit diencephalons in streotaxic coordinate. Sawyer CH, Everett JW, Green JD.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