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强毒株16M和疫苗株M5差异探索

被引:4
作者
赵振祥 [1 ]
赵鸿雁 [2 ]
崔步云 [2 ]
李兰玉 [2 ]
朴冬日 [2 ]
郝素珍 [1 ]
机构
[1] 山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关键词
布鲁氏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脂肪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78.5 [流产菌属(布鲁氏(Bruce)杆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索布鲁氏菌强毒株16M和疫苗株M5之间的差异。方法用气相色谱测定两株菌的脂肪酸组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电泳两株菌的DNA酶切产物,寻找两者在脂肪酸组成和酶切电泳图谱上的差异。结果两株菌在脂肪酸的种类上一致,但含量有差异,强毒株16M脂肪酸16∶0含量较疫苗株M5高10%左右,而脂肪酸19∶0CYCLOω8c较疫苗株M5低15%左右。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在167.1kb和138.9kb之间强毒株16M比疫苗株M5多出一个条带。结论脂肪酸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都可以用于鉴别布鲁氏菌强毒株16M和疫苗株M5。
引用
收藏
页码:961 / 96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PCR技术鉴定布氏菌 [J].
赵振祥 ;
李兰玉 ;
朴冬日 ;
赵鸿雁 ;
崔步云 .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8, (04) :251-253
[2]   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M5和强毒株16M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J].
赵忠鹏 ;
吴朔 ;
罗德炎 ;
王希良 ;
祝庆余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7, (12) :1172-1175
[3]   布鲁氏菌病免疫制剂现况 [J].
尚德秋 .
地方病通报, 2000, (01) :70-73
[4]  
Identification of Brucella melitensis vaccine strain Rev.1 by PCR-RFLP based on a mutation in the rpsL gene[J] . Axel Cloeckaert,Maggy Grayon,Olivier Grépinet.Vaccine . 2002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