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杂交棉花的研究和利用

被引:13
作者
黄观武
张东铭
黄荣先
苟云高
施尚泽
王洪谷
曹鉴忠
江卫
机构
[1] 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关键词
棉花; 陆地棉; 育种; 杂交棉; 杂种优势; 核不育; 雄不育; 一系两用;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88.03.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的棉花生产实践已证明:陆地棉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是一条实现丰产、抗病、优质的育种途径。已推广的“川杂3号”、“川杂4号”和“杂交早”等杂交种其竞争优势达15.1~33.6%,平均皮棉产量增加9.24~11.8公斤/亩。迄今,我们在陆地棉中已发现4个显性雄性不育材料和三个隐性雄性不育基因。携带有这三个隐性雄性不育基因的材料分别以“洞A”、“石A”和“阆A”为代表,其基因符号依次暂定为msc1、msc2和msc3。利用msc1和msc2基因已分别育成丰产、抗病和高纤维强力的3个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73A”、“抗A1”和“1355A”用于杂交种的配制。已从一种可能具有修饰基因或基因互作的材料中育成了对现有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完全保持系——M系,可使msc1基因纯合棉株的后代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有可能为今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本文还论述了“两系法”的制种技术和杂交棉种子生产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0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