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和后天感染鸭乙肝病毒的广州麻鸭外周血中病毒血症的动态比较及应用

被引:29
作者
邓学龙
朱宇同
郭兴伯
方宏勋
容秉培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2] 香港城市大学
关键词
肝炎病毒.乙型.鸭;疾病模型.动物;病毒血症/中药疗法;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1999.01.017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为寻求较理想的动物乙型肝炎模型,在研制成功广州麻鸭乙型肝炎模型基础上,比较先天和后天感染鸭乙肝病毒的广州麻鸭外周血中病毒血症的差异。方法是采用斑点杂交方法(dotblot)检测了广州麻鸭先天和后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后外周血中DHBV-DNA的动态。结果:先天感染的广州麻鸭外周血中病毒血症水平较高,出生后(即感染后)26d时DHBV-DNA下降到一较低的水平,72d时仍维持较低水平。出生后1d感染DHBV的广州麻鸭,感染后9d时血中开始出现低水平的DHBV-DNA,11d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26d时下降到一较低的水平,到72d时仍维持低DHBV-DNA水平。并采用后天感染DHBV的广州麻鸭作为鸭乙肝模型筛选抗乙肝中草药,以无环鸟苷为阳性对照药,蒸馏水为阴性对照药,发现每次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成立,证明该模型重复性良好。并发现台湾单纯叶下珠、虫草和树舌均有降低DHBV-DNA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0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