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湖陆风背景下的苏州城市化对城市热岛特征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杨健博 [1 ]
刘红年 [1 ]
费松 [2 ]
张宁 [1 ]
蒋维楣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江苏省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关键词
湖陆风; 城市热岛; 城市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南京大学区域边界层模式,选取苏州地区2006年8月12日晴天小风的天气作为背景天气条件进行算例的模拟。分析了该地区在湖陆风环流背景下的城市化进程对热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州地区的风场受大尺度系统、湖陆风环流和城市热岛环流系统的共同影响,且湖陆风环流的强度大于热岛环流。苏州地区的城市热岛影响高度可达400 m左右,且在背景风场的影响下,该地区的温度分布会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下游效应特征,下游效应的距离可达10 km左右。这种下游效应在400 m高度以下比较明显,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20 a的城市化进程(1986—2006年)导致苏州城区地表感热通量增加了200 W/m2、潜热通量减少了200 W/m2、湍能增加了0.045 m2/s2、日平均热岛强度增加了0.4℃;热岛环流加强,并使白天混合层最大高度升高了400 m,但对夜间逆温层发展的影响较小。太湖湖陆风,使靠近太湖的苏州市郊的混合层、逆温层高度明显下降,但对距离较远的苏州市区的混合层、逆温层高度影响不大。且太湖的存在对于城市化进程导致的苏州地区热岛强度增加、地表湍流动能增加、感热通量增加、潜热通量减少的趋势有比较明显的缓解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73 / 48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苏州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J].
朱焱 ;
杨金彪 ;
朱莲芳 ;
季嬿 .
气象科学, 2012, 32 (03) :317-324
[2]   城市热岛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与统计分析研究 [J].
戎春波 ;
朱莲芳 ;
朱焱 ;
彭珍 ;
刘红年 ;
张宁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6) :718-728
[3]   城市化对深圳气温变化的贡献 [J].
司鹏 ;
李庆祥 ;
李伟 ;
殷红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1) :110-116
[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研究 [J].
倪敏莉 ;
申双和 ;
张佳华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5) :711-715
[5]   城市冠层结构热力效应对城市热岛形成及强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J].
周荣卫 ;
蒋维楣 ;
何晓凤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3) :715-726
[6]   北京春季城市热岛特征及强热岛影响因子 [J].
李兴荣 ;
胡非 ;
舒文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1) :129-134
[7]   城市布局规模与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 [J].
王咏薇 ;
蒋维楣 ;
郭文利 ;
王晓云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1) :88-100
[8]   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肖荣波 ;
欧阳志云 ;
李伟峰 ;
张兆明 ;
王效科 .
气象科学, 2007, (02) :230-236
[9]   南京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研究 [J].
陈燕 ;
蒋维楣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1) :66-73
[10]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气象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 [J].
王咏薇 ;
蒋维楣 ;
季崇萍 ;
郭文利 ;
王晓云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56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