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西的蝗灾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被引:3
作者
高策
邹文卿
机构
[1]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清代; 山西; 蝗灾; 防治技术;
D O I
10.15994/j.1000-0763.2013.04.001
中图分类号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采用以县为单位的灾害统计方法,对清代(1644-1911)268年山西蝗灾史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清代山西蝗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清代山西平均每4~5年即发生一次蝗灾,受灾县数占总县数的87.13%;蝗灾发生时间相对集中,早期和晚期为山西蝗灾高发期,中期蝗灾发生频次较低;清代山西蝗灾主要集中在6~7月份;从地域分布上看,清代山西蝗灾主要分布在晋南、晋东南、晋中部分地区及晋北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尤其是沿黄河一代蝗灾发生频次最高,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系的高山地区,蝗灾发生频次较少。清代山西官民在长期与蝗灾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实用的防治技术体系(掘杀蝗卵—捕杀蝗蝻—灭杀飞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蝗灾所带来的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1+126 +1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其社会影响 [J].
施和金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2) :148-154
[2]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M]. 气象出版社 , 刘庆桐卷主编, 2005
[3]  
山西历史政区地理[M]. 山西古籍出版社 , 张纪仲著, 2005
[4]  
中国荒政全书[M]. 北京古籍出版社 , 李文海, 2002
[5]  
中国历史地图集[M]. 地图出版社 , 谭其骧主编, 1987
[6]  
中国文化地理[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陈正祥 著, 1983
[7]  
道咸宦海见闻录[M]. 中华书局 , (清)张集馨撰, 1981
[8]  
山西省历史地图集 .2 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主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