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晚期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遏止措施

被引:18
作者
张祥稳
惠富平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关键词
清代中晚期; 山地; 玉米生产; 水土流失; 遏止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和民间对开山种玉米的利弊有不同认识。在四川、湖北、湖南等省,政府对开辟荒山种植玉米的行为基本上是听之任之;但在浙江、皖南和陕南等地,政府和民间曾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遏止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叶青超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