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品种抗霜力鉴定与霜冻害防御新对策

被引:10
作者
钟秀丽
王道龙
李茂松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 霜冻害; 拔节期; 磷脂酶D;
D O I
10.13577/j.jnd.2006.S123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S425 [霜冻];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4 ;
摘要
冬小麦发育进入拔节期和出现霜冻低温是形成其霜冻害的两个要素。霜冻低温的出现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而拔节期的早晚则受初春气温、播种期和选用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品种抗霜力的重要因素是幼穗分化时期。品种抗霜力的鉴定必须在相同的幼穗分化期,建议在药隔期进行。品种的抗霜力还与第1茎节的长度有关,而与抗冻力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通过研究,提出了下列抗霜对策:在把握地区霜冻温度出现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抗霜品种与避霜品种的布局;通过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品种的抗霜力;通过遗传操作磷脂酶D基因,改良冬小麦的抗霜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32 / 3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晚霜冻害与小麦品种的关系——1998年霜冻害调查报告之一 [J].
胡新 ;
黄绍华 ;
黄建英 ;
肖召杰 .
中国农业气象, 1999, (03) :29-31+48
[2]   我国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研究的进展 [J].
王馥棠 .
气象科技, 1994, (04) :19-25
[3]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wo related, low-temperature-induced gene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J] . Kerstin Nordin,Tiina Vahala,E. Tapio Palva.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93 (4)
[4]   COLD-ACCLIMATION AND COLD-REGULATED GENE-EXPRESSION IN ABA MUTANTS OF ARABIDOPSIS-THALIANA [J].
GILMOUR, SJ ;
THOMASHOW, MF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1, 17 (06) :1233-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