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苏麦3号(抗病)和凡6(感病)穗部受禾谷镰刀菌侵染后,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变化.在侵染的早期(症状显现前),苏麦3号接种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较凡6接种穗的酶活增加快和稍高,且症状显现稍迟.在侵染的中后期,症状显现后,感病凡6较抗病苏麦3号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快且高得多.2品种病穗中的酶活均是随着症状的发展和病情加重而迅速上升.无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在2品种病穗,但第2、3酶带活性随病情发展逐渐增强,5、6酶带活性逐渐减弱,凡6的变化较苏麦3号强烈.2品种病穗中均新出现2条相同的酯酶同工酶带.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在相互作用的早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与苏麦3号对赤霉菌的抗性有一定联系,但在相互作用的中后期,二种组合酶活的大幅度提高是与症状的发展和感病反应相联系.2种同工酶难于作为鉴定小麦抗赤霉菌的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