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论自由制度的本质分析来理解其中国特色

被引:12
作者
吴伟光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言论自由; 第一修正案; 西方言论自由; 中国言论自由; 社会组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人生而自由,但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而形成社会组织。由于不同的社会组织的政治基础不同,社会成员在该社会组织中的言论自由的基础和表现也就不同。人类社会典型政治组织形式大致可以表述为"个人—血缘组织—社会组织"、"个人—公权力组织—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私权与市场—社会组织"三种形式。在这三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中,言论自由的政治基础分别是血缘组织、公权力组织和私权利与市场,即企业组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制度是上述第三种形式,因而其理论基础和制度表现都仅仅是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体现,没有必然的普适性。中国社会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政治基础所形成的"人民—中国共产党—社会组织"的社会组织形式,在改革开放之后又借鉴了西方的"个人—私权与市场—社会组织"的组织形式,因此,中国的政治基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的言论自由制度也是在这种政治基础上存在和发展的,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制度特征和法律表现。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94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告别“街头发言者” 美国网络言论自由二十年 [J].
左亦鲁 .
中外法学, 2015, 27 (02) :417-437
[2]   零边际成本社会 [J].
杰里米·里夫金 .
房地产导刊, 2014, (12) :105-105
[3]  
没有上帝的宗教[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德沃金, 2015
[4]  
论自由[M]. 河南文艺出版社 , (英) 穆勒, 2014
[5]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德萧维奇 (Dershowitz, 2013
[6]  
道德的动物[M]. 中信出版社 , (美) 怀特, 2013
[7]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 商务印书馆 , (美) 庞德 (Pound, 2010
[8]  
先秦史[M]. 九州出版社 , 萧璠, 2009
[9]  
言论的边界[M]. 法律出版社 , (美) 刘易斯 (Lewis, 2009
[10]  
一天给我一桩谋杀案[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 威廉姆斯 (Williams,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