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与公共政策转变

被引:10
作者
胡湛 [1 ]
彭希哲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2]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公共政策; 人口老龄化; 生命周期; 社会参与;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实施都将在这一前提之下进行。本文以公共政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人口老龄化,以期为推动老龄社会的公共政策转变构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应首先寻求行政管理体制上的突破,这是推进公共政策转变的首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就个体的微观层次而言,老龄化政策应将个体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人口结构的各个层次联系起来考虑,并致力于创造出支助性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就群体的中观层次而言,老龄化政策应增强能动性,使老龄化问题成为全民参与的主题,帮助老年人群体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过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就国家的宏观层次而言,老龄化政策应支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在老龄化前提下继续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J].
彭希哲 ;
胡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3) :121-138+222
[2]   关于人口老龄化七大认识问题的反思 [J].
陈友华 ;
沈晖 .
探索与争鸣, 2010, (06) :20-23
[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60年:成就与教训 [J].
郑秉文 .
中国人口科学, 2009, (05) :2-18+111
[4]   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性与劳动生产率增长 [J].
彭希哲 ;
邬民乐 .
人口与经济, 2009, (02) :92-96
[5]   中国建立“主权养老基金”的急迫性及国际比较——应对“中国威胁论”与外汇储备二次分流的战略思考 [J].
郑秉文 .
国际经济评论, 2008, (02) :43-52
[6]   人口红利的中国特色 [J].
彭希哲 .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7, (04) :24-26
[7]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0-53+203
[8]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分析 [J].
唐康芬 ;
许改玲 .
西北人口, 2007, (02) :85-87+92
[9]   试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J].
曾毅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93-109+207
[10]   如何理解老龄社会及其特点 [J].
党俊武 .
人口研究, 2005, (06)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