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肝门区小肝癌的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15
作者
张智坚
吴孟超
陈汉
刘崎
贺佳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介入科
[2]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放射科
[3]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上海
关键词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肝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于位于第一肝门区的小肝癌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 (PRFA)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10月选择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 5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 2 1例患者进行PRFA治疗。治疗前甲胎蛋白 (AFP)阳性者治疗后定期复查AFP。治疗后 1个月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 ,以后每 3个月定期复查。Kaplan 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 AFP转阴率约为 78% ,MRI或CT显示第一肝门区肿瘤完全凝固坏死率为 90 5 % (19/ 2 1)。 0 5、1、1 5、2年无原位复发生存率均为94 7% ;0 5、1、1 5、2年无“瘤旁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90 0 %、77 1%、77 1%和 77 1% ;0 5、1、1 5、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89 2 %、82 8%、82 8%和 5 5 2 %。胆管狭窄发生率为 4 8%。结论 第一肝门区小肝癌并非PRFA治疗的禁忌证 ,只要治疗时穿刺点选择恰当、穿刺路径合理、超声监测下电极展开确切、热凝范围控制恰当 ,对于第一肝门区小肝癌PRFA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肝细胞癌 [J].
张智坚 ;
吴孟超 ;
陈汉 ;
陈栋 ;
贺佳 .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11) :29-32+87
[2]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J].
张智坚 ;
吴孟超 ;
陈汉 ;
陈夷 ;
郭佳 .
中华外科杂志, 2001, (10) :16-19+84
[3]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J].
吴孟超 .
中华外科杂志, 1998, (09)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