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鲮鱼的生物学及其养殖

被引:8
作者
Th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Kwangsi Chuang Autonomous Region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鳞鱼; 体长; 鲮鱼; 土鲮; 池养; 摄食强度; 水生生物学; 水温; 卵巢发育; 鳗鱼; 细胞期; 广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鲮鱼的食性、年龄、生长和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对渔业生产提出了建议。鲮鱼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料。在水温14.6—29.4℃时食欲旺盛。当水中溶氧量0.24—0.65毫克/升时,绝大部分个体停止摄食,而溶氧量在0.99毫克/升以上时,摄食强度很大。见到的最大个体:雌鱼体长595毫米,体重4,100克,10龄;雄鱼体长580毫米,体重3,850克,9龄。鲮鱼能在大王滩水库中自然繁殖。鲮鱼人工繁殖季节以5月初至6月中旬较适宜;催产时水温以22—29℃为好,注射催产剂的效应时间一般为4.5—6小时。见到的性成熟最小个体:郁江鲮鱼雌体长273毫米,体重525克,雄体长275毫米,体重415克;池养鲮鱼雌体长247毫米,体重366克,雄体长235毫米,体重291克。根据群众经验,一般池塘中鲮鱼每亩放养1,000尾,鲮与鲢的放养比例以3∶1较好,以鲮鱼为主体的池塘则每亩放养1,500—2,000尾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70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