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

被引:85
作者
刘能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艾滋病; 污名; 社会歧视; 中国乡村社区; 定量分析;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05.06.006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艾滋病作为一种污名化的社会疾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多途径传染和在目前不可治愈的特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社会恐惧和相伴随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本文在两个中国乡村社区的两类人群——普通村民和艾滋病感染者——中所采集的实地数据的基础上,对村庄社区范围内艾滋病流行与社会歧视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不但给出了表征当地社会歧视形式和水平的描述性数据,还给出了用于解释当地社会歧视水平的两个回归模型。文章开始,作者还对艾滋病和全球社会科学的学科回应,以及中国艾滋病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文献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64+244-245
页数:3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艾滋病的社会属性及在中国的映射 [J].
孙江平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06) :469-470
[2]   云南流动人口与艾滋病扩散 [J].
莫国芳 ;
吴瑛 ;
元兮 .
人口与经济, 2004, (02) :14-19
[3]   “社会科学与艾滋病——理论和实践研讨会”综述 [J].
刘潼福 .
社会学研究, 2004, (02) :112-113
[4]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J].
张思 .
中国农史, 2003, (03) :85-96
[5]   艾滋病引起的社会学问题 [J].
王若涛 ;
张有春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3, (03) :31-35
[6]   浅谈伦理学原则在艾滋病预防过程中的体现——社会宽容的应用 [J].
周涵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2) :109-111
[7]   吸毒行为与艾滋病预防对策——对某吸毒人群相关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J].
刘伟 ;
戴庆瑄 ;
梁绍伶 ;
明中强 ;
Lorraine Yap ;
吴尊友 .
学术论坛, 2001, (04) :116-119
[8]   265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研 [J].
高祖新 ;
李晓铭 ;
尹勤 .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04) :43-46
[9]   云南省HIV感染流行趋势分析和预测 [J].
程何荷 ;
张家鹏 ;
潘颂锋 ;
贾曼红 ;
张勇 ;
马艳玲 ;
毕秀琼 ;
张小波 ;
安静 ;
张光彩 ;
杨朝军 ;
梁跃波 ;
王文新 ;
李徽 ;
余慧芬 ;
李劲光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0, (05) :257-260
[10]   医学院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 [J].
党少农 ;
王学良 ;
庄贵华 ;
吴谦 .
西北医学教育, 2000, 8 (01)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