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众参与的意识、原则及路径论析

被引:5
作者
于志丰 [1 ]
王维国 [2 ]
机构
[1] 喀什大学法政学院
[2]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公众参与; 实现路径;
D O I
10.19575/j.cnki.cn42-1892/g4.2017.04.014
中图分类号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公众是参与国家治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体,有效的公众参与既需要法律的健全完善与有效实施,更离不开参与意识的提升。实践证明,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切实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全面提升公众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引导公众在坚守尊重原则、不伤害原则、自主原则、宽容原则、适度原则等原则的前提下,拓宽社会参与平台、丰富公众参与内容,通过志愿服务、公民旁听、论证会、座谈会、公民论坛、投诉监督等形式,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中,以实际行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浅论社会工作中的尊重原则 [J].
张丽剑 ;
鲁艳 .
社会工作, 2012, (06) :46-49
[2]   公民旁听制度研究 [J].
李尚坤 .
人大研究, 2011, (02) :13-17
[3]   论民主参与的适度原则 [J].
丁成荣 .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1, (01) :29-33
[4]   宽容的价值 [J].
李德顺 .
开放时代, 1996, (01) :4-5
[5]   权威崇拜与政治参与意识 [J].
葛荃 .
学术研究, 1989, (02) :26-28
[6]  
宽容意识[M]. 吉林教育出版社 , 贺来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