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在重金属污染条件下数量性状的分化研究

被引:17
作者
段昌群
王焕校
姜汉侨
机构
[1] 云南大学生物系
[2] 云南大学进化生态学研究实验室
关键词
蚕豆(ViciafabaL.); 数量性状; 生态分化; 微效多基因; 抗性诱导微进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2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经过4代的原位种植实验,研究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Pbz+、Cdz+、Hgz+、Znz+污染对同一蚕豆(ViciafabaL.)种质在株高、首次开花时间、每株结豆荚数、单位豆荚豆粒数(每20个豆荚)、种子的重量(50粒)等数量性状的代内和代间分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种植代内,低浓度的重金属除使开花时间以外的各数量性状指标程度不同有刺激升高作用;高浓度则使性状明显受到抑制。对于不同的污染世代,低浓度污染条件下,蚕豆在第1代一般表现出一定的应激反应,性状指标的变化一般不下降或略有下降,而在第2代时,性状明显趋于负向变化,但随着代数的推移,又逐渐恢复上升。高浓度的污染,在第1代时植物就产生了毒性反应,大多的数量性状都明显受到了抑制,随后一定的代数内这种受抑现象加深,持续1到2代后,性状又向正常条件下的数值方向恢复。经分析认为,植物对污染具有相当大的适应潜力,这种潜力的来源是基于基因频率水平上的变化;这种基因频率的变化反映了污染对植物的进化分化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