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调整:成因和涵义

被引:13
作者
段均
高定伦
机构
[1] 重庆大学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模式; 收入差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转移方式包括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两种转移模式的互动特征、内外制约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两种转移模式呈明显的轮替关系,转移模式失衡和被动调整是改革开放后一阶段收入分配效应降低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J].
范剑勇 ;
王立军 ;
沈林洁 .
管理世界, 2004, (04) :22-29+155
[2]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陆学艺主编, 2004
[3]  
中国的奇迹[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林毅夫等著, 1999
[4]  
Do migrants follow market potentials?Anestimation of a new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Crozet,Matthieu. Journal ofEconomic Geography . 2004
[5]   转型中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两种转移模式——从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要素配置模型引起的思考 [J].
许经勇 .
经济经纬, 2007, (04) :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