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54
作者
许能贵
马勤耘
侯思伟
机构
[1]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电针,脑缺血/针灸疗法,天冬氨酸/分析,谷氨酸钠/分析;
D O I
10.13703/j.0255-2930.1999.07.031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采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脑缺血区脑组织Glu、Asp的含量。结果显示,缺血60min后,脑组织Glu、Asp升高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EAA(Glu、Asp)参与缺血区神经元的损害。电针督脉经“百会”、“大椎”2穴10min后,可有效地降低脑组织中Glu、Asp的含量,阻止神经元继发性坏死,将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48+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蛋白激酶C对大鼠缺血海马突触体谷氨酸摄取的调控作用 [J].
卢步峰,鲁友明,黄诒森 .
生物化学杂志, 1994, (03) :371-375
[2]   兴奋性氨基酸在缺血性海马神经元损害中的作用的研究 [J].
黎红华 ;
郑彩梅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3, (04) :197-199+254
[3]  
医用神经生物学[M]. 武汉出版社 , 韩济生,关新民主编, 1996
[4]  
实验针灸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林文注,王佩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