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三系不育系R106A的选育研究

被引:22
作者
罗彦长
吴爽
王守海
李成荃
张端品
章琦
赵开军
王春连
王德正
杜士云
王文相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汉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肥,合肥,合肥,合肥,武汉,北京,北京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办事处,北京,北京,合肥,合肥,合肥
关键词
水稻; 聚合育种; 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中国杂交水稻的多数不育系不抗白叶枯病,携有单个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品种易于丧失抗性。本研究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将两个抗病基因聚合到不育系中,进行抗性改良。用育成的抗3418S(携有Xa21)为受体,CBB23(携有Xa23)为供体,通过1次杂交、1次回交和3次自交,采用足够大分离群体在分蘖前期进行接种初筛,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复筛,确认了目标基因的聚合,实现了均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Xa21和Xa23基因间交换重组,获得双基因纯合稳定的新品系R106。又用我们育成的矮败型不育系5801A进行转育,杂交一次后,向保持系(轮回亲本)定向选择,经回交3次迅速稳定,所育成的不育系及保持系对中国的7个病原型代表菌株均表现全生育期高度抗病,可能会大大延长其抗性寿命。并讨论了改良不育系抗性的研究方法、回交次数和选择世代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鉴定进展及其利用 [J].
章琦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5) :453-459
[2]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白叶枯病的低温敏核不育系3178S[J]. 罗彦长,王守海,李成荃,张端品,吴爽,王德正,杜士云.分子植物育种. 2005(05)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白叶枯病基因在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上的应用 [J].
罗彦长 ;
王守海 ;
李成荃 ;
吴爽 ;
王德正 ;
杜士云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1) :38-42
[4]   高抗白叶枯病系列杂交稻的选育 [J].
丁伦友 .
杂交水稻, 2005, (01) :14-17
[5]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93-11对白叶枯病和螟虫抗性 [J].
杨子贤 ;
姜恭好 ;
徐才国 ;
何予卿 .
分子植物育种, 2004, (04) :473-480
[6]   蜀恢527抗水稻白叶枯病改良系的遗传背景和农艺性状分析 [J].
黄廷友 ;
李仕贵 ;
王玉平 ;
马玉清 ;
王玲霞 .
作物学报, 2004, (06) :563-567
[7]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花药培养相结合快速聚合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J].
王兴春 ;
杨长登 ;
李西明 ;
马良勇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1) :9-12
[8]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PCR分子标记定位及辅助选择 [J].
潘海军 ;
王春连 ;
赵开军 ;
章琦 ;
樊颖伦 ;
周少川 ;
朱立煌 .
作物学报, 2003, (04) :501-507
[9]   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 9311白叶枯病抗性的研究 [J].
周元飞 ;
戚华雄 ;
万丙良 ;
卢兴桂 ;
章琦 ;
牟同敏 .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03) :343-349
[10]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白叶枯病光敏核不育系3418S [J].
罗彦长 ;
王守海 ;
李成荃 ;
王德正 ;
吴爽 ;
杜士云 .
作物学报, 2003, (03) :4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