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辨证在中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被引:10
作者
缪晓路 [1 ]
黄燕 [2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东莞市中医院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关键词
阴阳辨证; 中风;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2009.01.010
中图分类号
R255.2 [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及中风的现代辨证研究文献,阐述了阴阳辨证在中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提出中风阴阳辨证是在以传统阴阳为辨证总纲的基础上,根据中风"痰瘀互结,腑实为常候"的病机共性,结合临床实际中患者因不同体质而出现的从化和类化的现象,进而发展为简化的阴类证和阳类证辨证,这可使中风的临床辨治简约化、快捷化以及规范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的初步评价研究.[D].缪晓路.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06
  • [2] 中医内科学.[M].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 [3] 脑卒中.[M].黄如训;苏镇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 [4] 对中风病急性期以阴阳辨证代替传统九型辨证的可行性临床验证
    卢明
    杜宝新
    郭建文
    张燕婷
    缪晓路
    杜侃
    黄培新
    黄燕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4) : 279 - 281
  • [5] 中风病简化辨证的哲学思考
    郑国庆
    [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6, (01) : 65 - 67
  • [6] 试论中医理论研究的核心和难点
    秦旭华
    金沈锐
    [J]. 中医研究, 2005, (07) : 1 - 2
  • [7] 阴阳为纲 分万病(上)———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一
    张存悌
    [J]. 辽宁中医杂志, 2005, (02) : 158 - 158
  • [8] 门纯德临证学术思想述略
    门军章
    门九章
    [J]. 山西中医, 2004, (06) : 10 - 11
  • [9] 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
    杨利
    黄燕
    蔡业峰
    杜宝新
    陈红霞
    卢明
    黄培新
    [J]. 辽宁中医杂志, 2004, (06) : 459 - 460
  • [10] 出血中风和缺血中风病机差异与“脑中血海”“升降枢轴”的关系初探
    黄燕
    杨利
    蔡业峰
    杜宝新
    卢明
    陈红霞
    任继学
    黄培新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 (06) : 472 -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