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在北京地区的降水日变化预报偏差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34
作者
卢冰 [1 ]
孙继松 [2 ]
仲跻芹 [1 ]
王在文 [1 ]
范水勇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降水日变化; 局地环流; 温度梯度; 地形辐合线; 土壤湿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7 [数值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研究北京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BJ-RUCv2.0)在北京地区降水日变化的预报偏差特征及其成因,利用2012—2015年夏季BJ-RUCv2.0系统第2重区域(3 km分辨率)预报结果和北京地区122个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数据以及观象台探空观测资料,分析模式对北京地区降水日变化预报偏差的区域性特征和传播特征,研究模式局地环流预报偏差特征及其对降水预报偏差的可能反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BJ-RUCv2.0系统多个更新循环的预报在北京平原地区均存在夜间降水漏报问题,降水预报偏差表现为模式预报降水在西部山区降水偏多,预报降水雨带难以在平原地区增强发展,造成了模式降水在傍晚山区偏多而夜间平原地区降水明显偏少。通过分析模式局地环流预报偏差及其响应机制发现,由于白天平原地区近地层偏暖偏干,山区底层偏冷中层偏湿,造成了山区-平原地区间的温度梯度强度偏强且强温差出现时间提前,西部山区午后降水偏多;由于平原地区地面气温预报持续偏高,入夜后偏北风难以到达平原地区,造成了山区-平原间的地形辐合线位置偏北,影响山区降水雨带向平原地区移动,同时平原地区近地层内水汽持续偏低,抑制降水雨带在东移过程中的发展,造成模式在平原地区夜间降水预报容易出现漏报。模式冷启动所用的GFS资料土壤湿度在北京平原地区明显小于实际观测,是模式预报偏暖偏干的可能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48 / 25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雷达气候研究进展及其在城市区域强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J].
陈明轩 ;
王迎春 ;
高峰 ;
肖现 ;
程丛兰 .
气象科技进展, 2014, 4 (05) :30-41
[2]   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 [J].
宇如聪 ;
李建 ;
陈昊明 ;
原韦华 .
气象学报, 2014, 72 (05) :948-968
[3]   北京城区近地面比湿和风场时空分布特征 [J].
窦晶晶 ;
王迎春 ;
苗世光 .
应用气象学报, 2014, (05) :559-569
[4]   雷达径向风观测在华北区域数值预报系统中的实时三维变分同化应用试验 [J].
陈敏 ;
陈明轩 ;
范水勇 .
气象学报, 2014, 72 (04) :658-677
[5]   北京地区精细化的降水变化特征 [J].
刘伟东 ;
尤焕苓 ;
任国玉 ;
杨萍 ;
张本志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1) :61-68
[6]   2010年汛期长江中游对流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J].
赵玉春 ;
徐明 ;
王叶红 ;
徐桂荣 ;
崔春光 .
气象, 2012, 38 (10) :1196-1206
[7]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快速循环系统的强对流天气分类概率预报试验 [J].
雷蕾 ;
孙继松 ;
王国荣 ;
郭锐 .
气象学报, 2012, 70 (04) :752-765
[8]  
A Possible Cause for Different Diurnal Variations of Warm Season Rainfall as Shown in Station Observations and TRMM 3B42 Data over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J]. 陈昊明,原韦华,李建,宇如聪.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01)
[9]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夏季日降水特征影响的模拟研究 [J].
敖翔宇 ;
任雪娟 ;
汤剑平 ;
杨修群 .
气象科学, 2011, 31 (04) :451-459
[10]   基于BJ-RUC系统的临近探空及其对强对流发生潜势预报的指示性能初探 [J].
陈敏 ;
范水勇 ;
郑祚芳 ;
仲跻芹 .
气象学报, 2011, 69 (01) :18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