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力流动到区域产业转移——江苏双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机制分析

被引:14
作者
郑江淮
高彦彦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
关键词
双二元经济结构; 劳动力流动; 产业空间转移;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选择,即从"外地转移"向"本地转移"转变;政府政策则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比,提高了企业转移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便利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消解双二元结构。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非农劳动力比重的增加、FDI形式的资本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未促使部门间收入差距的缩小,而且不同的区域收入差距的决定模式也不相同。但是,总体而言,促使二元经济发散的力量仍占主导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政府主导下的迂回式农业发展:中国经验 [J].
郑江淮 ;
高彦彦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 :26-32
[2]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 [J].
郑江淮 ;
高彦彦 ;
胡小文 .
经济研究, 2008, (05) :33-46
[3]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制度分析与对策反思 [J].
李学 .
公共管理学报, 2006, (04) :87-93+111
[4]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J].
沈坤荣 ;
唐文健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46-57+206
[5]   “双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J].
丁兆庆 .
调研世界, 2004, (05) :24-26
[6]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02, (01) :269-300
[7]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8]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考察与特征分析 [J].
张桂文 .
宏观经济研究, 2001, (08) :33-38
[9]   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与消解 [J].
陈孝兵 .
当代经济研究, 1999, (03) :6-13
[10]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J].
魏后凯 .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03)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