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原油含氧化合物分布特征

被引:10
作者
冯子辉
黄春艳
孙永红
王雪
孙春林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原油; 含氧化合物; 生物降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分布正常原油和生物降解原油,探讨原油中含氧化合物的变化,对认识该地区油气成藏过程具有实际意义。对不同降解程度原油样品进行含氧化合物分析的结果表明:酸性非烃中的含氧化合物以正构一元链烷酸甲酯为主,主峰碳数均为C16,含量变化较小;中性非烃含氧化合物以正构链烷醇为主,碳数分布范围变化不大,一般为C8至C19,含量变化大,主要受原油降解程度的影响,随原油降解程度增加,主峰碳数逐渐前移。西部斜坡区原油非烃及含氧化合物变化反映原油从东向西的运移过程以及从东向西原油降解程度逐渐增加的特征。图3表2参9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0+75 +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与油气运移 [J].
段毅 ;
张辉 ;
吴保祥 ;
郑朝阳 ;
王传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17-20
[2]   舞阳凹陷古近系低熟—未熟油气系统特征 [J].
孔凡军 ;
李永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59-60+68
[3]   海拉尔盆地舒1井低蜡稠油成因及其意义 [J].
陈建平 ;
秦建中 ;
张吉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61-64
[4]   沥青质和非烃中脂肪酸的组成差异 [J].
王占生 ;
王培荣 ;
林壬子 ;
陈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65-68
[5]   PVT分馏实验中甾、萜烷分子的行为 [J].
苏爱国 ;
张水昌 ;
韩德馨 ;
王延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2) :93-95
[6]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稠油成因与油源关系 [J].
冯子辉 ;
廖广志 ;
方伟 ;
张居和 ;
宋兰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4) :25-28
[7]  
中国未成熟石油成因机制和成藏条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黄第藩等著, 2003
[8]  
非烃地球化学和应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培荣主编, 2002